那时对《易》的感情,与一般入门者相同,就是占卜。
非孔子之道,则无以立。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生在孔门师生之间的这种祭祀活动,乃是模仿祭祖活动而来,但又超越了一般的亲情,开创了祭祀史上的一大变革,为其增加了一项新的内容:祭祀老师。
五年后的武德七年(624),高祖幸国子学,亲临释奠,以周公为先圣,而以孔子配享。因为汉初主要推行的是黄老之学,儒学尚未受到真正的重视,孔子的价值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充分认可。四配从宋代定型,历经元明清,除明初一段小波折之外,未曾动摇。封周公、孔子后为列侯,食邑各二千户。梁漱溟先生说:孔子以前的中国文化差不多都收在孔子手里,孔子以后的中国文化又差不多都从孔子那里出来。
正如黄进兴先生所言:此举促使士子耳濡目染儒者成圣希贤的荣耀,大有潜移默化之功。三、释奠礼定于孔子 释奠之对象变为孔子,大概始于魏晋时期。而作为文庙祭祀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从祀制度,即祭祀孔子之时,以孔子弟子后学以及历代大儒附祭的制度,也在唐代开始定型。
文庙中除了祭祀孔子,还祭祀儒家后学,关于这一点,前人也说得十分明白:太庙之有从祀者,谓能佐其主,衍斯世之治统也,以报功也。根据黄进兴先生的推测,这次高宗释奠变革,实际上是受郑玄之学的影响乃至左右。这种感情从孔子去世后更突出地表现出来。据《晋书》卷十九《礼志》记载: 礼,始立学必先释奠于先圣先师,及行事必用币。
如,北齐甫建,文帝即于天保元年(550)诏封崇圣侯,邑一百户,以奉孔子之祀,并下令鲁郡以时修复文庙,务尽褒崇(《北齐书·文宣帝纪》)。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以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
明成化年间,祭孔子用八佾舞,升为大祀。儒生们普遍觉得:从祀大典,乃乾坤第一大事。除了宋、明、清代曾短暂地升为大祀外,基本上维持了这一定制。从这个意义上说,释奠礼,正是对前哲令德之人的追思和纪念。
此后,孔庙外地化的现象,随着南北政权的分峙,日趋显著。尤其是蒙古贵族宠信喇嘛教,因此将之与同时的佛教、道教相比,更可见此尊号之轻。此时的太学或辟雍释奠礼的主要对象已经确定为孔子,而所用礼制也为太牢礼。宜令有司于国子学立周公、孔子庙各一所,四时致祭。
唐代贞观年间以左丘明等二十二人配享文庙,其中多数为汉唐注疏专家。荀子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
三是另立启圣祠,主祭叔梁纥,而以从祀弟子之父配享从祀。而郑注又谓释菜较释奠为轻。
因为过去的丧服礼,并无为师服丧这一项。虽然此处仅以从祀制立论,但以之纵观整个文庙祭祀制度的嬗变,无疑也是十分贴切的。而弟子配享孔子之例,至少在东汉末年即已出现。北魏孝文帝不仅在太和十三年(489)立孔子庙于京师平城,以与南齐武帝同年立孔子庙于京畿建康相对应。显然,此种祭祀不属于血缘性祭祀,然而其师生之间的关系,实非寻常可比。这里的所谓祠,当然指的就是文庙。
与此可知,此时的释奠礼虽然肯定与孔子无关,但却是一种与学教有关的活动,这便为日后释奠礼与孔子祭祀合流奠定了基础。文庙祭祀作为国家祀典,为统治者所控制,黄进兴称之为统治阶层的专利,乃是帝国运行不可分割的一环,非一般百姓所能觊觎。
据史料记载,孔子去世后,门人疑所以服夫子者。《王制》曰:释奠于学,郑注:释菜奠币,礼先师也。
武帝泰始七年,皇太子讲《孝经》通。穆帝升平元年三月,帝讲《孝经》通。
但是,自东汉明帝开始,在辟雍祭祀孔子却已经成为惯例。因此,金代往往由皇帝亲自主持文庙释奠,阙里孔子庙十三碑亭中的金代碑亭为孔子庙现存建筑中最重要的文物古建之一。如明代《孝宗御制孔子庙碑》曾说:古之圣贤,功德及人,天下后世立庙以祀者多矣。帝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
穆帝、孝武并权以中堂为太学。但五十余年之后,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又降文庙祭祀为中祀。
体察文庙祭祀之演变,我们发现,其规格和礼制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但其间也多有起伏变化。虽然在唐初,孔子祭祀曾有波动起伏,但文庙祭祀史上一些重要制度和事件,如文庙从祀制的基本确立、州县皆立孔子庙、文庙释奠的海外传播等,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咸宁三年,讲《诗》通。其中,以拜天地山川为祭,以拜祖宗先人为祀,后来逐渐成为一个名词。
五、文庙祭祀的文化意蕴 绵延两千余年的文庙祭祀,作为中国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其中所蕴涵的文化信息,无疑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是,考察历史记载,我们可以发现,这二者合二为一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弟子子路去世,孔子也有类似的表现。不过,我们也不必过高地估计它的意义。
已经将释奠升为大祀,不过并未正式规定而已。虽有褒成世享之封,四时来祭,毕即归国。
祭字,由手月(即肉)和示(即神)三个象形独体字构成,古音同杀,有杀生之义,本指杀牲(以手持肉)以献神。关于选择具体神祗的标准,前于孔子百年的鲁国贤人柳下惠就曾经说: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作者系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明代立国之初,朱元璋曾罢祀孟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